草根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946|回复: 0

泰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、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5年计划草案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9-11 09:38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、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
  2014年,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全市上下持续攻坚项目建设,着力推进转型升级,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。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12个主要指标中,11个完成或基本完成预期目标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。

  (一)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,增长10.6%,增幅高于预期目标0.6个百分点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3亿元,增长9.2%,增幅高于预期目标0.2个百分点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亿元,增长12%,增幅低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,增长21.3%,增幅高于预期目标3.3个百分点。完成进出口总额108.9亿美元,增长4.3%,其中出口61.8亿美元,下降1.8%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。全年粮食总产328.5万吨,增长0.56%。结构调整初见成效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,增长17.8%,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1.2%。节能减排力度加大,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%,提前一年完成“十二五”能耗下降目标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

  (二)城乡建设统筹推进。国电泰州电厂二期、连淮扬镇与宁启铁路东北联络线获批,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泰州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泰镇高速泰州段、阜兴泰高速兴化至泰州段、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开工建设。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,周山河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。新区高级中学、新区人民医院、中医院新院等工程进展顺利,泰州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。市区东风路南段、永定路东段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有力推进。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,天然气管道覆盖率达65%,完成36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3万人。水环境整治、河道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加快实施,泰东河整治、引江河二期等工程进展有序。村庄环境整治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。 

  (三)民生事业持续改善。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0元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0元,分别增长9.5%和11.2%。城镇登记失业率1.95%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.1%,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.3万人、创业人员6.8万人。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,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每月530元和370元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,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.6万套。各市(区)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(区)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。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。市区改善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。平安泰州、法治泰州建设不断深入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 

  总的来看,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平稳,成绩来之不易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: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有效投入相对不足,资源环境约束加剧,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双重挑战;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展还不快、亮点还不多,改革红利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;三是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,社会矛盾复杂多变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较大压力;四是市区财政收入、工业开票、入库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,占全市的比重呈下降态势,等等。这些突出问题,既有新常态下发展规律的共性化特征,也有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个性化矛盾,需要我们高度重视,切实加以解决。

  二、 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 

 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,建议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%左右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左右;进出口总额增长8%左右;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;城镇净增就业人员4.6万人以上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;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硫、氨氮、氮氧化物排放削减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。 

  (一)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切实增强发展后劲。一是完善项目推进各项机制。深入推进“招商引资年”、“项目突破年”、“转型升级年”活动,坚持“每月一通报、双月一过堂、一季一点评、半年一观摩、一年一述职”,强化项目招引奖惩激励政策、动态督查和通报制度,完善重大产业项目信息搜集、跟踪洽谈、报批包办、督查推进工作机制。实行差别化的招商引资政策,将项目优惠政策与产出挂钩、与税收挂钩、与设备投资挂钩。推进“十百千”招商人员培养计划,着力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。二是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。精心策划一批强链、补链项目,重点推动医药、装备制造、化工、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提升。围绕智能电网、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互联网经济、文化创意等领域,加快引进一批建链、造链项目,全年力争产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,新开工过亿元产业项目180个以上。三是提升开发园区建设水平。支持出口加工区创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,泰兴经济开发区、高港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,兴化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食品工业园区。推进有条件的开发园区与境内外高水平园区、知名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。 

  (二)以转型升级为方向,加快优化产业结构。一是提质发展先进制造业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.1万亿元以上,增长14%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力争实现新兴产业产值4600亿元。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的全面融合,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。推进建筑业向设计标准化、生产工厂化、施工装配化、管理信息化转型,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。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。以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金融保险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工业设计等为重点,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年内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扩容提质,新增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-5家。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服务业项目60个,新增省服务业“十百千”行动计划培育企业4家。制订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年内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%。三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。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,打造城市北部生态农业走廊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,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。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以上,旱涝保收田8万亩以上,创成万亩示范片90个以上。大力发展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乡一特”、“一地一业”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  (三)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着力破解要素制约。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,建立落实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等5张清单,做好经济发达试点镇第二批权限下放工作。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整合力度,推行拨改贷、拨改投、拨改股等产业扶持方式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,加快农村产权交易评估中心建设,逐步构建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。加强投融资制度改革,探索通过市政债、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方式,开展PPP项目试点。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,年内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-2家、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10家。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实施“科技创新券”制度,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加快项目开发建设,力争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,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.35%以上。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、高新技术产品200项,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00个。认真落实“人才强企”十条新政策,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名,其中海外优秀人才350名。三是提升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。深化部省共建机制,扎实推进勃林格殷格翰动物疫苗、新生源胰岛素、中崇信诺动物疫苗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,新增药品投产企业12家,新落户医药企业100家以上。积极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,力争获批国家疫苗临床评价中心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产业化基地。

  (四)以城建提升为重点,扎实推进城乡一体。一是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水平。大力实施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,推进棚户区(危旧房)改造,加快西客站片区“一站一路一广场”建设,抓好西南城河景观绿化建设。全力推进周山河新城建设,突出抓好“1+2+3+N”教育布局工程建设,加快金融服务区、新区人民医院、中心血站和120急救中心、体育公园一期等项目建设。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落实城中、渔行历史街区整治方案,建成评书评话博物馆、南山寺景区,完成稻河古街区改造复兴工程。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。加快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关规划,进一步优化调整镇村布局,科学合理确定小城市、规划布点村庄,提升小城市对周边乡镇的辐射能力。深入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“十百千”提升工程和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,加快城乡规划管理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就业社保、社会管理“六个一体化”进程。三是加大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。大力推进京沪高速江广段、泰镇高速泰州段、阜兴泰高速兴化至泰州段建设,加快实施东风路南段和永定路东段快速化改造,确保宁启铁路开通动车,推进扬泰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对外开放,力争年内开通国际航线,启动泰州港战略性合作开发。

  (五)以民生改善为目标,努力建设幸福城市。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,确保靖江、泰兴、海陵、高港、姜堰建成国家级生态市(区),兴化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程序。加强对风景名胜区、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,认真落实PM2.5监测、扬尘治理、秸秆禁烧等关键举措,加快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。实施重点节能技改工程和重点减排项目,确保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二是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。落实推进全民创业30条政策,全年新增创业5万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.5万人,“4050”人员就业率达95%以上。落实“十项富民行动计划”,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重点优抚对象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,不断提高保障标准。加大扶贫力度,统筹抓好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、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工作。三是协调发展各类社会事业。继续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,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化建设,提高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。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一轮标准化建设,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,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。加大文化建设力度,开展省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,积极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。倡导全民阅读,积极开展“书香泰州”建设。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,建立矛盾调解联动工作体系,完善维护群众权益工作机制,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。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,切实消除安全隐患。实施新一轮平安泰州、法治泰州建设,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Q群205620600(一)51171756(休闲)|草根家园 ( 苏ICP备13047942号-1 )

GMT+8, 2024-5-2 10:36 , Processed in 0.037550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