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根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184|回复: 0

比黄帝还老的“老人”穿越五千年遇见你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5-20 08:3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东莞时报记者 沈汉炎 实习生 尹燕芬
一棵、两棵、三棵......随着学生清脆的声音,我们看到60多棵古树在热闹的人群中,静穆的躺在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博物馆里,像是一个个含饴弄孙的老人。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、该馆副馆长谭忠和他的同事们,从广东各地把这些饱受风霜侵蚀的古树抢救到这里来。研究所为他们测“骨龄”,发现这些年龄不等的古树生活于黄帝时代、周、秦、汉、三国、唐、宋、明、清等各个时期,并通过“年轮”了解到这些古树的历史生活和其所在时期的气候条件等。
如今的观音山公园,因为有了观音山古树博物馆,而变得意义非凡。它是全世界迄今唯一的一座古树博物馆,不仅是旅游胜地,还是青少年科普基地,还是古树研究、气候研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。
镇馆之宝比黄帝还老
据谭忠介绍,博物馆里的这些古树大多“命运坎坷”,一些甚至是从农民手中抢救过来的。比如,一次高明某村村民在挖掘鱼塘时,挖到了一棵水松树树根,发现这种树软硬适中,于是进行大面积发掘,并用来制作软木塞。他们闻讯赶到后,经测定发现其死亡年龄距今2030±60年,是“新冰期”的“老人”。
“另一棵距今1800年左右的古树在粤西的河里被发现,村民竟将其劈了当柴烧,我们发现后,立即将残余的树根和树干抢救回来。”谭忠说,这些树木往往是当地农民发现了,但他们不识宝,只能当柴火烧,好在媒体和热爱科学的群众会给他们爆料,“不过有时候当我们去抢救的时候,有些发现者意识到古树的价值,就开始抬价,让人无奈。”
作为镇馆之宝——一棵黄帝时期的古树,是博物馆最古老、最具历史意义的珍品。这棵古树长8.1米、树干周长2.77米,经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用放射性碳十四同位素方法测定,其死亡年代为距今4420±100年,即公元前2470年前后,相当于历史上的黄帝时期。不过命运同样“坎坷”,这棵古树原理藏在粤西恩平市的潭江河床中,后因洪水泛滥而裸露出来,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和河水浸泡,古树外层已失去约三分之一,遗留下来的树轮还有300多圈。
“这棵树是青皮树,为典型的热带树种,主要生长在越南和我国海南岛,但却出现在粤西,表明4000多年前广东气候比现在热。”谭忠说,许多古树都是研究不同时期广东气候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物证。
200年内广东会持续升温
据谭忠介绍,树木不论尚在生长着的还是死亡后被埋葬在地下的,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其生长期内气候和环境的信息,一棵树木可以说是一部当地生态环境的史书。
“古树的用途很大,也很有灵气,除了木材的物理用途外,东方神木在人们眼中还有镇宅、辟邪的作用。而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讲,几乎每棵树都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季风变迁的历史,都是古代历史文明的见证。”谭忠说,博物馆从黄帝时期到近现代都有相应的古树,行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。
“通过古树的年轮和碳氧浓度的分析,我们绘制出一幅幅曲线图,从中得出广东从四五千年至今的气候变化,发现了规律。”谭忠分析说,他们发现广东的气候几乎是每400年一个由冷到热周期。“最热的时候是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两三度,最冷的时候是下大雪,我们发现从清末到未来200年广东的气温会持续升温,而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态和地理灾害等连锁反应,比如台风、海啸、冰川融化加速导致海平面上升等。”
目前博物馆主要是以时间、年代共分为四个区。第一区主要是收藏热湿时期的古树,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那些古树,像黄帝时期到夏商周。第二区主要是寒冷时代的古树,主要是秦汉两代,主要是青格树为主,第三区是温暖时期的古树,主要收藏唐宋元时期古树,第四区收藏五六百年前明清时代古树。
未来博物馆还将继续扩大规模,收集的古树也更趋向于古老的有价值的古树。尽量每隔百年就能收集到一棵古树。
创新合作模式一举多得
在没有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之前,因为条件有限,广州地理研究所搜集的众多古树标本,一直被堆放在广东省科学院大院里。
“这些古树一旦脱离埋藏环境,日晒雨淋,就会逐渐风化、腐朽,让人心疼又无可奈何。”谭忠说,后来多家媒体在报道古树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时,提出对古树保护问题的担忧。
2002年底的一天,广东阳江农民挖出一批几千年前的古树当柴烧的新闻,引起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的重视,他连夜赶往研究所,表示愿意在观音山森林公园内专门兴建馆场,一方面用以保护古树标本,另一方面可作为科普教材,向广大群众展示,增强市民爱护古树、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“双方一拍即合,开始只是建立博览园,一年后觉得效果不错,便开始建立专业博物馆。”谭忠说,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合作方案,一方面增加了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内涵,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,另一方面观音山出场地、建立场馆和办公研究场所、提供古树收集购买和维护的经费,让广州地理研究所能把全部经费投到科研中。此外通过展览和讲解,还能让博物馆成为科普基地,为广大市民,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,提高环保意识。
“我们还聘请省内多个学科的知名专家、学者担任古树博物馆义务辅导员和讲解员。”谭忠说,刘嘉麒、谢先德、钟功甫教授等著名科学家都是博物馆的科学顾问,其中李平日教授已是80多岁高龄了,依旧经常奔波于广州与樟木头之间,为古树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。
据了解,目前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,按生长年代,分区域陈列,并配以说明,形成了一条“树说历史”的主题参观路线,每年免费接纳游客10余万人,举办过多场全国性(两地四岸)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“科学家与中小学生手牵手”多场科普活动,成为我国唯一以古树收藏、研究、展览为目的的博物馆,被联合国规划署评为“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”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Q群205620600(一)51171756(休闲)|草根家园 ( 苏ICP备13047942号-1 )

GMT+8, 2024-5-17 13:03 , Processed in 0.041336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